广南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识别邻国仿铸币古泉说 [复制链接]

1#

秦始皇统一六国规定以象征天圆地方的秦式方孔圜钱为统一货币。方孔圜钱一直使用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一些地方依然铸造着这种形状的钱币,至今人们也将方孔圜钱作为代表金钱的符号,是吉祥图案中不可或缺的经典素材。

建元三年(公元前年),汉武帝令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陆上丝绸之路”。中原文明迅速向周边发展传播。最迟从张骞出使西域起,我国货币文化就已经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影响。约公元1世纪至3世纪期间,于阗(和田)地区流行一种打制币,这种货币在制作工艺上完全是西方特征,但钱文除使用佉卢文外,还使用汉字及中国记值计重方式,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将这种钱币称为“汉佉二体钱”。因其图案多有马形,钱币界俗称为“和田马钱”。再加上闻名于世的“白金三品”更是文化交融后的产物。这类货币因制作工艺的不同并不难区分,也算不上仿铸币。

龟兹五铢

目前来看,真正意义上的最早仿铸币,应是在中原文化影响下最具中原货币特征的“龟兹五铢”。龟兹是古代西域大国,也是丝绸之路重地。龟兹五铢又称“汉龟二体钱”,通常一面汉字五铢,一面龟兹文字(也应为五铢之意)。少见的版别有仅为龟兹文字者,最稀少的版别应属汉龟两种文字同铸一面者。这类带有龟兹文字的五铢钱识别起来自然没有什么难度。有些在*出土的铜质水红、铸造工艺与龟兹五铢雷同的汉文五铢或无文小钱也当属龟兹所铸。

经历动荡不安,*治混乱的汉末至魏晋南北朝后,一个崭新的、发达的唐王朝建立了。唐朝是我国文化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了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唐朝强大的文化输出,还对周边诸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在这种环境下,唐代货币文化决定了日本本土货币文化的诞生。

日本是最早仿铸我国方孔圜钱的国家,也正是从我国唐代开始的。受开元通宝的影响,日本奈良朝元明天皇和铜元年(唐景龙二年,公元年)开铸“和同开珍”钱。

和同开珍

日本学者狩谷棭斋认为,“同”是“铜”省文,“珎”是“寳”省文,故“和同开珎”应读为“和铜开寳”。按这种说法,钱币界普遍认为“和同开珎”属年号钱,钱文意思是:“和铜年间开始流通的宝货。”但从文化背景上看“和同开珎”钱文的含义或许与开元通宝关系密切。

日本平安和镰仓时代之后,日本商业和物流业的发展使其对货币需求量迅猛增加,但因战乱导致律令体制和造钱关所衰废,我国铸造的货币得以输入和流通。

从日本的《东亚钱志》中可以知道,自室町中叶开始,日本仿铸了我国的洪武通宝钱。这种仿铸币背面有记地文字,为日本大隅藩主岛津氏在其领地内所铸,有加、治、木三种背文,专门用于采购我国的商品,属于贸易钱,被钱币界称为“加治木钱”。这类仿铸钱背面有记地文字,不难区分。

早在商周时期就已萌芽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达到了极盛。海上丝绸之路因交通工具相对便捷,它的文化传播路线更长。

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下,明代永乐通宝被带往国外。据说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有用永乐通宝钱串起来做链甲或鳞甲的,可见传播之广。形制规整,铸造精良的永乐通宝在日本的地位最为显赫,它被作为*旗、盔甲上的图案使用。用永乐通宝作为*旗、盔甲上的图案,除了日本的文化观点外(日本人认为三途川摆渡人收六枚铜钱,以钱币作*旗图案有视死如归的含义),还可能表明金钱至上的地位以及与明王朝的关系密切,用以虚张声势。

日本仿铸的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在日本的地位必将造成大量的仿铸。从目前国内外出现的永乐通宝来看,确实有数量极多的日本仿铸品。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等都仿铸过永乐通宝。日本仿铸有好坏之分,质量差的被称为“恶钱”,质量好的可以以假乱真。既然是仿铸必定有仿铸的风貌。恶钱从形制上就能看出,钱体薄劣,工艺粗糙的永乐通宝是仿铸恶钱。仿铸质量好的,多以明代永乐通宝作为母钱进行翻铸,需要对明代永乐通宝进行加刀修整,字口和轮郭都会变形,钱文粗细、轮郭宽窄都是不同的。如果是传世钱,日本仿铸品铜质多数较深,有栗壳一样的色泽。

明代中后期,长崎地区铸造了一些贸易钱,这类贸易钱多仿我国宋代的钱币。比较常见的有元丰通宝、熙宁元宝、嘉祐通宝、祥符元宝、绍圣元宝、天圣元宝、元符通宝等。这类钱币铜质多为*铜,轮郭特别细致规整,背郭较宽,风格与宽永通宝相似。钱文羸弱,一些草书钱文书法和日本书法作品风格雷同。这类钱币被称为“长崎贸易钱”。

唐代北方游牧民族逐渐强大,出现东突厥及西突厥*权。唐与突厥的文化冲突越发明显,突厥还经常骚扰唐朝边境,一场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史称“唐突厥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7世纪中叶,最终以突厥战败,唐朝在原东、西突厥领地分别设立都督府和都护府告终,这一地区被称为“七河地区”。直到8世纪初期,七河地区基本使用开元通宝钱币,也仿铸开元钱,这类仿铸品穿口多呈圆形,坑口特征与七河地区本土货币一致。后因唐朝疏于管理,导致突骑施崛起,突骑施汗国所铸货币仍部分有汉字,但以粟特文和突厥文为主,钱形继续保留圆形方孔样式,此后葛逻禄汗国及喀喇汗王朝的更替,七河地区钱文汉字不再出现,喀喇汗王朝铸币出现阿拉伯文,钱形仍为中国传统圆形方孔式样,七河地区圆形方孔钱形直到被伊斯兰化后消失。

东国重宝

与我国相邻的朝鲜也仿铸有开元通宝,对于这类开元通宝的判定可以依照朝鲜地区铸造的东国类钱币。东国系列有乾元重宝背东国铁钱、东国重宝等(普遍认为属于高丽早期仿铸货币,也有人认为是渤海国铸币)。还可以参照海东钱与三韩钱的铸造工艺以及坑口特征进行识别。

真正复杂的是安南仿铸品。越南古称安南,位于我国南方,在历史上越南中北部地区长期为我国领土。年,丁朝建元太平,开铸太平兴宝。钱文为楷书,钱文“太”作“大”,隶书味道重,显然受我国的开元通宝影响。这是安南铸币的开始。

安南李朝太宗李佛玛明道二年(年,宋庆历三年)铸“明道元宝”。钱文楷书,旋读,光背无文。我国宋代也有明道元宝,但宋代明道钱形制较大,重量也重。安南明道钱体薄小,钱文拘谨。

安南李朝昭皇之夫陈煚取妻之位建立陈朝,号太宗,改元建中(—年)并铸“建中通宝”钱,时当南宋宝庆年间。其钱文为楷书,通宝二字与祥符通宝特别相似,而我国唐代建中通宝则为隶书,钱文差异明显。

安南顺天元宝

后黎朝黎利建元顺天,铸“顺天元宝”,时值明宣德三年。安南顺天元宝钱文直读,且均为小平钱。而唐史思明所铸顺天元宝钱文旋读,为大钱。

南朝大越黎世宗嘉泰元年(年)铸“嘉泰通宝”,广穿光背。而南宋嘉泰通宝背则有纪年文字。

后黎朝统一安南后,将*郑松专权,旧臣阮潢不满,在顺化另立“广南国”,自号太祖,铸“太平通宝”。这种安南钱铜质呈水红色,钱背因错范常现歪斜现象。“平”字两点外撇成“八”字状。背纹有星、月、一、り等。此品种数量甚多,猎奇者容易误认为是太平天国铸币,更有甚者把我国铸造的太平通宝或太平天国系列铸币误认为是安南所铸。

此外,安南钱中也有仿铸的宋元通宝、天禧通宝、大定通宝、洪武通宝、永乐通宝、宣德通宝等等,但这些钱的钱文有的是多种字体组合在一枚钱上,有的形制薄小,甚至是水漂钱。这些都不难区分。

太平通宝岛屿钱

说到安南钱就得顺便提一下岛屿钱,从岛屿钱的出土范围看,多数是东南亚地区所铸。岛屿钱中仿铸我国钱币的品种也不少,但多数是铅质的,而且钱文夸张怪诞,看过一次就能学会区分了。

除方孔圜钱外,机制币也有仿铸的。比如一些以韩版铜元改制的中国铜元,这类仿铸币是日本浪人勾结韩国奸商利用两地币币值差异进行经济侵略的产物。这种铜元底板可以明显看出韩国铜元的痕迹,钱文和龙纹图案也明显走形。因为币坯是韩国铜元,两种铜元文字图案相叠压容易造成文字图案呈现断断续续的质感。

美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曾仿铸过我国苏维埃铜元。据说是年国民*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得到了部分铸币钢模,这些钢模原由中央银行库存,年国民*败退台湾,这批钢模也运抵台湾。五十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亚洲情报分析处为研究需要就从台湾要走了一套铸币钢模,后经美国造币厂技术修补,于年至年原模翻铸了一批铜元。年钢模又由美国国家档案馆保存。但从美国版苏维埃铜元实物看,似乎并非使用的原版钢模,这种仿铸币和上文提到的仿铸币性质明显有别,并不具有太高的收藏价值。其工艺明显精湛,光泽红润,与原版苏维埃铜元差异极大,也非常容易区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